常德:穿紫河的烟火市集
2025-04-16 10:37:59          编辑:赵诗雅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5059

鼎级传媒客户端4月16日讯(通讯员:黄珍)穿紫河的水静静流淌,白日里波澜不惊,可一到傍晚,河畔的小路便骤然热闹起来。摊贩们推着车、挑着担,像约好了似的,从四面八方聚拢,眨眼间便摆出一条蜿蜒的市集。  

这地方本没有名字,附近居民只叫它“穿紫河夜市”,我喜欢称它为“烟火市集”,因它既带着人间烟火的喧嚣,又藏着市井生活的温情。  

市集上的菜蔬最是新鲜。青翠的莴笋还带着泥,紫亮的茄子泛着光,红番茄垒成小山,黄瓜上的小刺扎手,显然是刚从藤上摘下的。卖菜的有摊贩也有郊区的农人,他们可能一大早就下地摘菜,图个新鲜,傍晚便赶来这里,想把庄稼换成收成。十元左右就能买一堆玉米,你提回家沉甸甸的,够吃好几天;一把空心菜只要2、3块钱,走时,农户还会赠你几根小葱。有个老婆婆总蹲在角落卖菜,她不用秤,随手抓一把,说“三块钱”,笑眯眯地递过来:“自家种的,嫩着呢!”  

水果摊的生意总是极好。夏日里西瓜堆成小山,摊主用喇叭放着:“本地西瓜,好甜的西瓜,快来买哟,不甜不要钱。”常德味儿十足,顾客来了,他便手持长刀,刀刃轻轻一碰,瓜便“咔”一声裂开,露出鲜红的瓤,客人见了,直夸老板实诚,不骗人。秋日则是橘子的天下,金灿灿的,皮薄多汁,十块钱能买一大袋,老板会剥开一个橘子,一边递给还在犹豫的客人,口里说着:“来尝尝,尝尝,不好吃不用买。”一边把一瓣橘子放进嘴里,满是享受……烟火市集,一年四季都有各式各样的新鲜水果供君选择。

水产区腥气重,却也最鲜活。塑料盆里的鲫鱼摆尾溅水,网兜里的河虾活蹦乱跳,螃蟹被草绳捆着,嘴里吐着白沫,仿佛在抗议。卖鱼的女人嗓门大,一边刮鳞一边吆喝:“刚捞的!炖汤、红烧都鲜得很!”她杀鱼极快,刀背一敲,鱼便不动了,再一刮一剖,鱼鳃内脏尽去,动作干净利落,像是做了千百遍。  

往另一边走,烟火气更浓。烧烤摊炭火通红,羊肉串滋滋冒油,孜然粉一撒,香气便勾得人迈不动步,有时,我会点上一盘香喷喷的鸡蛋炒米面,烤上几串牛肉串,美味入口,瞬间觉得人间值得。旁边卖果汁的也不甘示弱,将各色水果堆成小山,现榨现卖,橙汁、西瓜汁、梨汁,颜色鲜亮,盛在透明的塑料杯里,插上吸管,便是夏日最好的解渴之物。隔壁卖米糕的婆婆推着老式铁皮车,蒸笼一掀,白汽腾起,米糕甜香扑鼻,1块钱一个,孩子们排成长队。

旧书摊是我常驻足之处。书多而杂,有大人看的泛黄的杂志、小说,有小孩子读的绘本、童话书,甚至还有线装的老书。书页间还保留着前主人的痕迹,卖书的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,总是安静地坐在小凳上,眼镜片上反射着夕阳的光。,有客人时则会回应几句,从不推荐。

女儿最爱那家米花筒摊。师傅将大米、玉米和糖放入倒斗,发动机器,孩子们围在旁边,既期待又害怕,随着机器持续开动,白烟弥漫,香甜的米花筒慢慢“生长”出来,装进塑料袋,热乎乎的。女儿总要买一袋,把手指伸进长筒形的米花里,边走边吃,碎屑沾了满嘴。我也拿出一根套在手指上吃着,米花筒承载着淡淡的乡愁……

我先生喜欢看渔具摊。那里卖活蚯蚓、玉米粒,还有各种鱼饵。他常和摊主闲聊,说哪种饵钓鲫鱼最灵,哪片水域鱼多。我从前不知鱼也吃玉米,如今倒从他那儿学了不少“渔经”。

天色渐暗,市集却愈发热闹。白炽灯拉出长影,叫卖声此起彼伏,熟人相遇的寒暄、讨价还价的争执、孩子的嬉笑,全都混在一起。空气里飘着葱姜蒜的辛香、烤肉的焦香、水果的甜香,还有河风送来的淡淡水腥味,这便是生活的味道了。  

有时什么也不买,只是慢慢走,看摊主如何吆喝,看主妇如何挑拣,看老人背着手闲逛,看孩子举着零食奔跑。这市集像一出永不散场的戏,日日上演着最朴实的生计,最真实的欢喜。  

离开时,手里或拎一把青菜,或捧一盆新买的绿萝,又或只是牵着女儿黏糊糊的手。暮色四合,穿紫河的水依然静静流淌,而岸上的烟火气,早已渗进心里,暖烘烘的,让人莫名踏实。(常德嘉树学校 黄珍)

责编:赵诗雅

一审:胡蔓

二审:刘宏远

三审:陈世杨 姚军

鼎城新闻
最新资讯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